返回首页|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红拳热讯

媒体报道

研究会活动

红拳十年

传播范围

国际交流

研究会简介

组织人员

研究会领导

红拳历史人物

红拳传人

红拳名人

名师专访

精彩瞬间

赛事专区

开幕式盛况

各界比赛

各地活动

交流活动

教学视频

套路欣赏

名家讲拳

红拳传承人传习所

红拳训练营

会员申请

央视武林大会

赛事回顾

国际赛事

国内赛事

参赛中心

政策文件

论文专题

红拳理论

光辉历程

理史研究

武林动态

武林名人

武林传闻

走进红拳

红拳教材

VCD教程

红拳礼仪

红拳器械

红拳博客

校园培训基地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论文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拳秩事 > 论文专题
陕西红拳文化初探
时间:2014/4/27 18:46:31   来源:西安财经学院 体育部副教授  作者:种加林   浏览:2946次

[摘要]:陕西红拳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自成体系、普及面广,深受广大人们所喜爱的武术流派。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探讨陕西红拳渊源、地域特色、方言文化、红拳特征,了解陕西红拳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关键词]:陕西红拳,文化。

Shaanxi Hongquan Culture Research

CHONG Jia-lin

(Dept.of PE,xi’an Univ.of Finance & Economics Xi’an,Shaanxi 710061)

[Abstract]Shaanxi Hongqua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profuse content.It has formed itself into hierarchy system and become a popular Wushu school enjoyed by many people. From cultural view angle, the article expores Shaanxi Hongquan resources,Hongquan area feature ,Shaanxi local culrure and Hongquan characteristic so that we can understand Shaanxi Hongquan developmental history from the past to future.

[Key Words]Shaanxi Hongquan,Culture。

1、前言

陕西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蓝。80万年前的“蓝田人”、15万年前的“大荔人”、六七千年前的“半坡人”就在这里渔猎、聚集,繁衍生息。进入文明时代,长时间又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周、秦、汉、唐等大小13个王朝在陕西长安(今西安)建都。从远古到现在,劳动人民在这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从而创造和发展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

陕西红拳自宋末元初形成,相传为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所创,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武术查、花、炮、红体系中的一类。据《史记》记载,秦王赢政每打胜仗的庆功会上,武士必“击皮为鼓”(跳拍打舞),以示庆贺。红拳、炮锤套路中“放炮的起源就与此有关。戚继光《记效新书•拳经捷要篇》太祖红三十二势中详细介绍了红拳。三十二势拳谱中有许多陕西放言,至今红拳还在沿用。

陕西红拳集内家、外家之长,汲取了别的拳种实战招势,从清代的乾隆、嘉庆到道光、光绪年间使陕西红拳在西北五省发展到鼎盛时期。其代表人物有:三原“鹞子”高三(高占魁)、临潼“黑虎”邢三(邢福科)、潼关“饿虎”苏三、“通背”李四,誉称“关中四杰”皆精于红拳,并在原红拳的基础上,吸收南北多家拳法之长,形成了以高派风格为主的盘、法、势、理四个方面和“八字八法”为主要内容的陕西红拳体系,并以关中为中心逐渐向外传播。至今红拳遍及陕、甘、宁、新、豫、晋、蜀、鄂、皖、滇、鲁等十余省。按地域又有别称:在陇称“高家”,至川称“赵家”,豫洛称“西家”等。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探讨陕西红拳名称渊源,地域特色,方言文化,拳种特征,了解陕西红拳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阅读和查阅了有关红拳方面的文章,为探讨陕西红拳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2、2、座谈访问法。对精通陕西红拳的老拳师,了解陕西红拳的地方方言、实战技法、承传体系、拳谚、拳谱、拳诀等内容。

2、3、观察法。1995年至今,陕西地方传统拳种比赛已经举办过七届,通过比赛了解陕西红拳的真谛,红拳演练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3、结果分析

3、1、陕西红拳文化的地理背景

中国是一个古文化国家——依山傍水,发源于河流之畔,地域上都属于河流文化。中国文化的发生,严格地说来,并不完全依赖于黄河,而是黄河上的各条支流。每一支流的两岸和它流进黄河的两水相交而形成的三角地带——“汭”。“汭”是两水环抱之内的意思,是河流汇合的地方。如泾、渭、洛、汾、伊水等,每一条支流的两岸及其两水环抱形成的那一个区域——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摇篮。

陕西位于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北纬31。42′——39。35′,东经105。29′——111。15′,与山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接壤。陕西中部是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肥沃的地质条件,适宜的气候环境,内陆的地里位置,有13个王朝在长安(今西安)建都。千百年来,在这块黄土地上,形成了丰富的语言文化,创造了多彩的民俗民风文化,人民安居乐业。

不同的地理位置,将产生不同民族的性格倾向。人类文化大致不外乎游牧、农耕、和商业三种类型。游牧文化发展在高寒的草原地带;农耕文化发源在河流灌溉的平原;商业文化发源在滨海地带以及近海之岛屿。三种自然环境,形成三种文化类型。但是,由于游牧、商业型均起于内源不足,需要向外发展,其文化特性常常表现为侵略的、扩张的、外向的特征,因此可以将二者合为一类。与此相比,农耕型则可自给自足,无需外求,文化特性多表现为和平、安定、内向等特征。陕西关中地处内陆,土地肥沃,矿产丰富,风调雨顺。农耕文明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特质——内倾性,和谐性,伦理性与艺术审美性。陕西红拳就是在这种民族文化特质交织出的传统文化类型中生长、演化、承传和发展,逐渐地形成了自身特异独立的外在形态和内在价值追求。

3、2、陕西红拳名称诠释

对陕西红拳名称的解释,现代各种出版物都有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体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84年版P329)对红拳的解释:“武术拳种。源于西北一带。元初即已流行。《少林拳法》:元时觉远上访白玉峰于陕西兰州(今属甘肃),入寺授技大小红拳,明代称为‘西家拳’。见《小知录》。清代有‘大小红拳关西拳’之说。见《清稗类•技勇类》。……”

第二种,陕西武术拳械录对陕西红拳的解释(陕西武术挖整办公室编,88年版):红拳始于元明,源于陕西一带。民多劲爆、尚气力、善骑射、以武勇称著、习拳之风甚兴。民间常说的“耍红了” ,表示普遍、兴盛、吉利、鲜艳、故名。此拳多流传潼关(或函谷关)以西,史称“西家拳”。明王圻《续文献通考》载,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王明万历初年(1573)十一家拳名,其中“西家”,即指此拳(见《小知录》。元时已有传习,……。

第三种,中华武术大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94年版,P260)对陕西红拳的解释:少林红拳之一。相传为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所创。主要以“撑斩为本,构挂为能”,在套路练习中始终贯穿着撑、斩、构、挂、缠、拦、沾、挎八法之变化。

第四种,陕西省体育志(陕西人民出版社,95年版)对陕西红拳的解释:陕西红拳始于元明时期,源于陕西一带。西北习拳常说“耍红了”,以示普遍、吉利、兴盛、鲜艳。宋元时流传潼关(或函谷子)以西,称“西家拳”。清代十分普遍,分布在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安康、汉中、商洛、延安、榆林地区等,关中尤为盛行。

第五种,中国武术百科全书(98年版,P29)对红拳名称的解释:武术拳种之一。长拳的一种。源出中原以西,似与明王圻《续文献通考》所载之“西家拳”吻合;也有传说创自宋太祖赵匡胤;或说萌发于陕西关中。红拳惯用拳势“雀地龙” 、“裙拦”(即懒扎衣)等,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三十二势中多有记载。《清稗类钞•技勇篇》中载有“大小红拳”。清代始于红拳名,以取艳美、吉祥及绝好之意。

本文认为陕西武术拳械录对陕西红拳的解释教全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陕西红拳自宋末元初为雏形,经过了800多年的发展,汲取南北多家拳法之长,形成了以地域文化为底蕴,以陕西方言为特色,以盘、法、势、理和“八字八法”为主要内容,以高派风格为代表的陕西红拳体系。民间常说的“耍红了”以表示普遍、兴盛、吉利、鲜艳,故名。

3、3、陕西红拳的主要内容

陕西红拳包括打手对练和套路运动两类形式及盘、法、势、理四个方面,突出体现“八字八法”为主要内容。盘乃基础训练。红拳以十大盘功、踢桩、舒鼎、举石担等为基本功法。法即打手打法,其零手有百种,另有组手排子,打手母子九拳及打手跑拳。势为套路,以大小红拳为基本,计有三十六路,另有器械等。理则为拳法理论,遗有《红拳打手歌》五篇及《打手要言》、《拳谱》。八法:撑(架打)、斩(辟打)、勾挂(防御格档)、缠(化解)、拦(阻挡)、沾(近身纠缠、化力攻击)、挎(胯部攻击)。

陕西红拳特点是架势端庄、姿势工美、身步灵活、节奏明快、招法巧妙、劲道外柔内刚,劲力以脆快为主,兼有长劲、柔劲,突出一个“巧”字。练法讲求势劲轻柔,气势招圆,以心意为根,用意不用力。打法讲究“以步制人,高棚低挂,里勾外跨,刁打巧击,钻身贴靠。”身法讲究“拧腰摆胯,贼鬼刁拿,避肩溜滑。”手法讲究“撑补为母,勾挂为能,化身为奇,刁打为法。”

陕西红拳的基本特征:①撑斩为母,尽八法之意。②势正行美、繁华藻丽。③扁身远击,势雀筋软。④闪绽腾挪,刁打巧击。⑤劲尚脆快,而兼长柔。

陕西红拳的内容特点、特征及拳诀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

3、4、陕西红拳语言文化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汉字为“文字初祖”,仓颉所造。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陕西方言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个有差异。陕西红拳受唐文化的极大影响,套路方正、端庄、四门对称。现代武术套路的发展和演变也受到唐代文化的影响。民间常说的“耍红了”,即指表演的好,练习的美。而陕西方言读音是sua, (读第四音ˋ)。有现代语言中“火爆”、“酷”的意思。具有陕西红拳语言特色的有:劲道(劲力的意思),“闪绽腾挪”(从心解声,有拧紧解开之意,在陕西方言读音是can,读第四音ˋ),“迈跤”(以步法移动改变不同的方位),“老婆婆拐线”,“迎面帖金”等,现流传在民间的陕西红拳方言名词不胜枚举。

明代著名爱国将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第十八卷:“拳法捷要篇第十五” 、“太祖红拳三十二势”拳语中有许多陕西方言,至今红拳还在延用。如:“雀地龙”下盘腿法,前揭起从进红拳。他退我虽颠補,冲来短方休延。”雀地龙一势造型优美,具有观赏价值,陕西方言有躲藏之意。陕西红拳在发展中广集内外加之长,其套路中就有太极之柔,如“云手” 、“挑朵子”等;有短促急进直线中路的“抹手” 、“迎面帖金”。有大劈之攻,巧击闪打的“拦斩”,有神出鬼没的“缠腰锁口”,其拳法变幻莫测,包罗万象,形成红拳独特的语言文化。

3、5、陕西红拳的发展

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是在原陕西地方传统拳研究会的基础上,于2005年7月3日正式成立,是由陕西红拳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教授和陕西地方传统拳种――红拳的正宗传人自愿结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本会的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宣传、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红拳文化交流活动,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为继承发扬红拳文化做出贡献。

陕西地方传统拳种繁多,红拳是习练人数最多的拳种。陕西地方传统拳种研究会成立十年,成功的举办了七届陕西地方红拳的比赛。先后有397个代表队、3181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使红拳得到弘扬和发展。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将陕西地方拳13个套路录制,公开发行。为陕西地方红拳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由于一些掌握红拳古老拳法、技击要领的老拳师,因年事已高不再授徒,有的则已谢世,如不及时挖掘,有人忙艺绝之忧,而年轻的拳师在技艺上不能全面掌握红拳的真谛。仅靠师徒口传身教、拳匠式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至今尚无完整的红拳承传体系、拳谱、拳诀面世。

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的成立给热爱红拳发展的习武者,学者、专家提供了研究的平台。陕西红拳将在研究会的牵头下,一定能使陕西红拳冲出陕西,走向世界,打造陕西“红拳”这一知名品牌。

4、结论

4、1、陕西红拳萌发于宋末元初,有13个王朝在长安(今西安)建都。肥沃的地质条件,适宜的气候环境,内陆的地里位置,使陕西红拳外在形态和内在价值追求带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文化。

4、2、陕西民间常说的“耍红了”以表示普遍、兴盛、吉利、鲜艳,陕西红拳由此而得名。

4、3、陕西红拳受唐文化的极大影响,套路方正、端庄、四门对称。许多拳谱、拳诀带有明显的陕西地方方言。

4、4、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的成立给热爱红拳发展的习武者,学者、专家提供了研究的平台。

参考资料

1.《陕西省体育志》 陕西人民出版社[M] 1995.5.1出版

2.《陕西武术拳械录》 陕西武术挖整办公室[M] 1998.4出版

3.《武术文化论》人民体育出版社[M] 上海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心著

4.《中国武术百科全书》[M]中国武术百科全书出版社 98年10月

5.江百龙等编著 《武术理论基础》[M] 人民体育出版社[M]95.12

6.《中华武术大辞典》 [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P260

7. 戚继光著 《纪效新书》 人民体育出版社[M] 马明达默效 P312

8.康熙字典上卷 [M] P333

9.李伯强著 《法门寺武术文化》[J] 中华武术 2005.6 P21

10.李成银等著 《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体育科学[J]91.3 P14

11.《体育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84年版 P29

红拳图片
0条/共0页/当前第
上一页 下一页

发布评论

发布人:
发布内容:

版权所有Copy right(c)2014-2015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建西街99号 咨询电话:(029)87852585

陕ICP备20210005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