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红拳热讯

媒体报道

研究会活动

红拳十年

传播范围

国际交流

研究会简介

组织人员

研究会领导

红拳历史人物

红拳传人

红拳名人

名师专访

精彩瞬间

赛事专区

开幕式盛况

各界比赛

各地活动

交流活动

教学视频

套路欣赏

名家讲拳

红拳传承人传习所

红拳训练营

会员申请

央视武林大会

赛事回顾

国际赛事

国内赛事

参赛中心

政策文件

论文专题

红拳理论

光辉历程

理史研究

武林动态

武林名人

武林传闻

走进红拳

红拳教材

VCD教程

红拳礼仪

红拳器械

红拳博客

校园培训基地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通知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贯彻国家非遗法保护原生态红拳文化体系
时间:2017/1/8 3:52:18   来源:原文  作者:邵智勇   浏览:6792次

贯彻国家非遗法保护原生态红拳文化体系(作者:邵智勇)
一、红拳被国家列为有价值的保护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

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这里法规明确规定,对于非物质文化

遗产实行两种保护措施,一种是“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实施“保存”。一种是对体现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

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这就形成了一种是保存,一种是保护两种形式,红拳就是被纳

入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名录。
二、红拳的当代价值
 国家非遗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务院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这里提到的“价值”,也就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要加于保护,对于一些不适合当代社会文明的“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保存记录。红拳作

为国家级非遗保护的名录,就是就充分的体现了红拳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的内

涵和当代的利用价值。红拳的文化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精神价值(红拳文化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拼搏,习武修德、爱国强身,

抵御外侮的精神文化元素)。
(二):防身自卫实战技击价值。
(三):套路表演的艺术价值。
(四):健身养生价值。
(五):医药价值。
红拳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多元化的集合体。所体现的价值,既存在无形的价值和有的形价值,

既有现实的价值,也有传统的精神价值。
三、贯彻《国家非遗法》保护原生态的红拳体系
   国家非非遗法第四条规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

可持续发展”。第五条规定:“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

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什么是原生态,今年受邀参加上海体育学院举办的“2016

年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研讨会”上,邱丕相教授做了明确的阐述,他讲“什

么是原生态,就是没有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影响,保持这固有的模式,就是原生态”,他还谈到,

“现代的创编的‘体操武术’就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决条

件就是要有100年以上的历史,如果现代创编的武术100年以后还存在的化,也可能会作为‘非遗’

保护起来”。对于“大武术观”提出的“实行标准化建设是武术事业当务之急的重要工作”。

我认为“标准化”对于目前的竞技武术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作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的武术拳种来说,那将是致命的破坏,昨天我有幸与原陕西省非遗主任王鼎志老师探讨怎样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向我比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他说“比如说陕西的“面”有扯面、

岐山面、宽面、细面、奇花面、揪面片等、但他们的制作工艺就有很大的区别,而却还必须是

人工来做,才有原汁原味的口感,如果把它们的制作方法“标准化”,而且用现代的机器来做,

就是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也就不能成为文化遗产了。
四、红拳保护发展必须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原则
红拳“标准化”套路教学,在对青少年群体的推广中还是很有必要的,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为

了更好的在青少年中推广红拳,2011年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受陕西省武术协会委派,组织红拳

专家,采用了红拳常用的十三个技法编制了《红拳十三势》,《红拳十三势》充分体现了易学、

易懂、易练、易用的原则,在青少年中推广后,得到了很多中小学的认可,推广很有成效,学生

经过习练《红拳十三势》,对红拳和红拳文化产生了很高的热情,尤其是把红拳十三势列为青

少年红拳大赛的比赛项目中,吸引了很多小学生参加,很多学生为了更好的习练红拳,选择了

在民间拜师学艺,并系统的学习红拳,对保护继承红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取消了

在18岁以上原竞赛规程中的标准化的“规定套路”(小红拳和炮锤)的比赛项目,要求参赛者

继承本师门的原汁原味风格,体现百花齐放,多元化化发展的原则,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不同

年龄段红拳传承人积极参与比赛的热情。
五、红拳动作名称始终保持古代原有的称谓
明代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与关中红拳有着千丝万缕关系。拳谱中可见到“裙拦”

撑、补、揭、抹、捅、斩等。如:“我前撑”“滚船劈靠抹”“鬼蹴脚抢人先着,補前扫转上

红拳,背弓颠補劈揭起,穿心肘靠妙难传”“回步颠短红拳”“雀地龙下盤腿法,前揭起後進

红拳”。现存红拳拳谱也是以“撑補为母”。《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多处提到红拳。拳经中

“披红”“推红”都是红拳至今还在沿用的招法。汉代“手搏”中的“手”是技巧的含义,

《汉书•艺文志》收《手博》六篇记载:“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

者也”。据此《手博》当属“习手足”之类,唐代的手搏流传到日本称为“唐手”,1953年

方改为“空手道”,关中红拳至今仍然保留着汉唐“手搏”中手的含义,如红拳中的单势技法

和组合技法,一直称谓“手”如六合手、五花手、撑手、斩手、云手、抹手、排子手,打手排子

、抹手排子、云手排子、四排手、八排子手、九排子手、十二排子手、二十四排子手、三十六排

子手等。红拳传承中,师傅给徒弟解招称为“过手”;师兄弟之间进行技法切磋称为“搭手”,

俗称“跑拳搭手”;与同行切磋则称为“跑拳打手”是一种以切磋红拳技法为主以点到为止的

文打的方式,“跑拳打手”包含着传统武礼文化,的由此可见,“手”在红拳中保留着汉唐

“手搏”的原意,并完整地保留至今。
六、由于历史原因红拳保留原汁原味的体系
由于从唐代以后文化东迁南移,关中人以皇家思想自居,尤其是在民国期间,因西北战事不断,

西北军一直反蒋,1936年杨虎城提名让红拳一代宗师鹞子高三(高占魁)第三代传人杨瑞轩,

组织成立陕西省国术馆,但由于当年12月发生了西安事变,陕西国术馆于1937年初才得成立,

(以上查阅西安民国大事录)。民国武术资料也很少谈及红拳,只有河南开封的刘玉华在1935年

参加国术比赛时参赛的套路是大红拳,刘玉华在1936年,代表民国国术代表团参加了1936年在

德国柏林举办的第11届奥运会,同时被选入的队员还有西安金丽贵先生(别名:金石生),

金先生1907年生,10岁时拜西安皇城八旗武术教官管世生为师专攻红拳,擅长红拳炮锤,

20岁后1932年考入位于开封的河南省国术馆第二期学员训练班1936年代表中国武术代表团

参加了柏林奥运会。红拳在民国未受到民国国术馆提出的“国术统一”规范的影响和改造,

除此之外在翻阅民国国术赛事资料,陕西红拳几乎是无人参加,解放后红拳也被官方武术体

系边缘化,因此关中红拳未受到外来的干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红拳体系。
七、贯彻国家非遗法加大对红拳老艺人的保护力度
   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每年春节期间都会给红拳传习所75岁以上的红拳老前辈拜年,并送

去壹千元的传承补助金和慰问品,这以措施已经成为研究会每年不变的优良传统,这些

老前辈是红拳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他们承载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红拳文化

的活的载体,一些掌握着精湛的红拳技艺的红拳老艺人年事已高,无徒可教。但他们掌

握着红拳套路、器械、功法、技法,这些红拳优秀内容,也就是红拳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何传承已经成为当前最为严峻的问题,注重红拳老艺人的保护,建立红拳体系中濒危

项目的保护机制。为了应对和保护优秀的红拳技法、功法不被失传,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

通过对75岁以上的红拳老艺人重点保护,研究会除了逢年过节看望老拳师给他们送去温暖,

也在积极地创造条件为他们推荐徒弟,并向老拳师推荐和委派基本功扎实的红拳习练者

一对一的去拜师学艺。还聘请红拳老艺人由研究会组织红拳传人集中传授,今年5月11日

-12日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与西安体院武术系共同邀请红拳大师(红拳九段)孟广发老师

在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为50多名红拳传人传授红拳精华“四究拳”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八、设立红拳传承人为主体的传习所、培训基地
《国家非遗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

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08年红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主动

放弃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代表人物的名额,研究会认为红拳红拳套路繁多,

内容丰富,技法全面,不是几个传承代表人物就能完成的项目,它需要的是一个群体来

传承和继承的。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红拳的申报单位和项目保护单位——陕西红拳

文化研究会,担负起了保护、传承、弘扬、发展红拳的历史责任,研究会立足于挖掘、

整理、保护、弘扬红拳文化遗产,把保护红拳传承人为己任,树立了“习武修德,

爱国强身,红拳文化。薪火相传”的全新理念。在全国首次开创了传统武术传承的全新模

式建立了以红拳传承人为主体的红拳传习所。制定了红拳传习所的申请标准,对一些武德高尚,

传承体系清晰,并长期坚持传授红拳的传承人,并自愿为红拳传承做出贡献,由本人向研究会

提出申请,经研究会实地考察符合标准的,研究会授予某某拳传习所称号,对于一些有室内

训练场地,又有红拳教练,并有系统的训练计划,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红拳文化研究会考察后,

将设立红拳培训基地。目前在全省各地设立的红拳传习所106个、保护培训基地40个,在美国

新泽西与赵长军合作,设立了红拳驻美国保护推广交流中心,在俄罗斯与莫斯科与俄罗斯传统

武术联盟合作设立了红拳驻俄罗斯保护推广交流中心,与天水武术协会、红拳三原门重庆研究会、

珠海市武术协会合作设立了红拳保护推广中心,这一措施对保护、传承、弘扬红拳起到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时至今日,这些红拳传习所和培训地已经成为保护、传承红拳文化遗产的主力军,并极大

的推动了我省城乡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

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浪潮下,国家为“非遗”

立法,用法律手段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陕西省也颁发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管理条例》红拳传人要紧紧抓住目前的大好机会,利用“非遗法”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

国家非遗法第三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一)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
(二)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
(三)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
(四)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

 

 

 

 

 

 

 

 



 

红拳图片
0条/共0页/当前第
上一页 下一页

发布评论

发布人:
发布内容:

版权所有Copy right(c)2014-2015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建西街99号 咨询电话:(029)87852585

陕ICP备2021000514号-1